
橋梁頂升
橋梁頂升即是在原橋臺附近開挖基坑澆筑臨時砼作為頂升支架的基礎,頂升支架采用無縫鋼管,無縫鋼管加工高度根據現場情況實測高度進行加工,保證同軸無縫鋼管上部放置工字梁面處于同一高度,鋼管上放置頂升用千斤頂,千斤頂上放置工字梁作為分配梁與梁底之間用組合鋼楔緊密接觸。并在橋臺或墩柱外側安裝防位移裝置(高度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而定)。頂到位后落梁墊好臨時支撐柱。在原橋臺、墩上進行支座墊石放樣,鑿除埋設支座墊石基槽并打磨平整,調制環氧砂漿安放支座墊石,對支座墊石進行焊接,然后安放橡膠支座并找平、落梁。
1頂升工藝流程:
施工準備→在橋臺(墩)處鑿除預放千斤頂位置→監測設備的安裝→試頂升(問題反饋及處理)→正式頂升→頂升完成→臨時支撐的放置→繼續頂升至設計位置→臨時支撐的放置→落梁至臨時支撐上→安裝預制墊石及支座→現場清理
2施工準備工作:
2.1 在頂升完成后墩、帽頂基面清理
鑿除基面凸起部分,并清除破碎松散砼渣子。在橋臺(墩)預支臨時鋼墊塊部分如存在鋼筋頭的應予以割除并處理至低于砼表面高度。
2.2頂升系統的調試安裝:
頂升系統采用位移和頂升壓力的雙控作為頂升控制依據,外部數據采集以位移電子傳感器作為位移采集,壓力傳感器作為壓力采集。頂升前應單一和統一調試各控制系統的正常運行。 2.3監測設備的安裝:
監測設備為頂升系統的配套設備,主要為壓力傳感器、位移傳感器、百分表等。位移傳感器的安裝應注意安裝位置必須在支頂千斤頂位置附近,近距離控制以真實反映頂升過程中的位移情況。壓力傳感器的安裝應保證配套安裝,真實反映千斤頂所承受的壓力數值。同時應在梁底板安裝百分表作為輔助位移控制和糾正控制措施。
2.4頂升前系統不同人員排異檢查:
頂升系統安裝完成后應保證兩人以上的排異檢查,且應保證兩人的排異檢查的時間、工況等的隔離性,以保證頂升過程中的頂升系統能真實反映頂升過程中的情況。排異檢查的專業技術人員檢查完畢后應各自出具檢查報告給現場施工負責人。
2.5人員工作細致分工:
頂升前應對參加頂升的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進行明確的分工,并進行書面分工崗位的書面技術交底。書面交底內容應包括組織機構、分工崗位、崗位職責、緊急頻道處理信號、信息渠道常用術語、及施工禁止項等。
2.6信息反饋及傳遞渠道檢查:
頂升的信息的傳遞工具宜采用手持對講機。頂升前應統一為施工當地未禁止的頻道作為信息傳遞渠道。檢查每部對講機的有效溝通性及清晰性。并應再應明確頻道的禁止語、緊急語、急令等關鍵語言。
2.7進場工人安全教育及安全防護措施:
頂升前應保證對每個參加頂升人員的現場安全教育,強調安全的必要性、嚴格性、全員性、責任性。
2.8其他準備工作:
頂升前應斷開頂升施工處的橋面聯系,以保證支座更換不影響到相鄰跨的結構,先鑿除橋面處的現澆混凝土,然后切斷連接鋼筋以解除兩跨之間的聯系,施工應采用人工鑿除,避免使用機械損傷梁體。
對搭設的頂升支架進行檢查,保證其足夠的強度、剛度、穩定性,支架跨中撓度要小于10mm,確保在梁被頂起時支架不倒塌、不傾斜、沉降較小且均勻。頂升前應認真檢查防側移裝置及限位裝置。
3、頂升
3.1預頂升(以梁體頂起5mm為準)
預頂升主要目的為消除頂升系統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油路接頭漏油、油泵壓力不夠等,同時消除頂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非彈性變形。
預頂升以千斤頂頂至設計荷載為控制荷載,要確保在頂升中梁體同步被頂起,并應持荷5min以上卸載。卸載后應認真檢查系統的各自控制系統及表觀現象,檢查重點有:所有油路有無漏油現象、千斤頂有無異常現象、供電線路的表觀磨損等。 卸載后同時還應認真檢查千斤頂上下鋼板有無變形現象,必要時可調整鋼板的厚度以滿足頂升要求;認真檢查千斤頂放置位置下的結構物有無區別于頂升前的現象,如存在,應認真查出原因后方可正式頂升,嚴禁情況未明時繼續進行頂升。卸載后還應立即組織溝通會議,把出現的問題及時協調處理,明確對于組織機構、信息傳遞及反饋等過程控制中有無需再次強調及改進等。
所有各項均核對無誤后可再次頂升一個量程,即10cm,頂升到位后應及時加上輔助支撐。
3.2換頂
對于,要求頂升高度較大,對于千斤頂有效行程時,則需要換頂。即加高千斤頂必須嚴格按照既定的方案進行,控制內容包括所千斤頂下部加高鋼板數量、高度及下次頂升高度等。頂升換頂過程中,如換頂時間預計要超出10min在其他墩處應把梁落于臨時支撐上,嚴禁以千斤頂持續承載換頂方式進行換頂作業。加高千斤頂前應提前在加高的放置位置標線,加高后的千斤頂要求可參考預頂升部分。
3.3頂升至設計位置
經現場再次確認千斤頂無移位等現象后可統一繼續頂升工作。根據不同墩號頂升工作需要不同頂升循環才能頂升至設計高度,應嚴格過度過程中的換頂作業等工序。 應注意頂升過程中千斤頂不可頂升至頂的比較大的行程高度,應考慮70%~80%的降效。
頂升至設計高度位置過程中,臨時支撐超過20cm以上時應對臨時支撐進行點焊連接,防止可能出現的失穩及側傾斜撐現象。頂升過程應嚴格按照規定分級加載控制程序執行。
3.4臨時支撐的放置
臨時支撐的放置位置應考慮新支座墊石的安裝寬度,留出足夠安裝對應的支座墊石進口寬度。支座墊石安放時應在相應位置鑿除墊石槽,并將L型角鋼與支座墊石預留鋼板進行上下焊接,焊接完畢后檢查焊縫并用環氧砂漿修補邊槽。待形成一定強度后放置支座。
3.5落梁
落梁程序與頂升程序相反,應嚴格執行其程序。落梁前應確認所有臨時支撐已拆除、鋼墊塊已安裝好。落至支點承載以后應注意位移和壓力傳感器所示數據,各墩減速是否一致,位移變化是否一致,相差過大時應找出原因處理后重新落梁。
3.6臨時設施的安全拆移
臨時設施的拆移應注意安全、有序,采用與頂升時相同的保障措施進行監控,同時應注意成品保護和拆除時的施工安全。
4、相關注意事項
施工中尤其注意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對進場的支座的規格性能要逐個進行檢查,確保大小、性能合適;支座墊石必須調平,待環氧樹脂砂漿形成強度后方可落梁。